时间拨回2021,新公司、新岗位、新的历程一切都很新,充满未知的领域,所以在2022年,笔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优化”掉,2022年的主旋律是后疫情下大家统一的“提效降本”,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里面提到的“本”是指IT重资产的部分,以为会是整合业务,上云降辎重,没想到,这里面的“本”却大部分指的是咱们自己,所幸截至今天,笔者还没被“毕业”,就是因为现在单位的一些合规要求,笔者可能没办法来公众场景经常发布相关的分享(流程太长)。
谈到“毕业”本身,因为过去一年笔者一直在协助团队进行候选人面试,整体面试了近200个人来看,总结就还是那句核心竞争力很重要,核心竞争力在技术领域一般是很深的技术栈能力(Dev or Ops均可)加以超强的综合能力,这个能力如何鉴别,首先得进入ABCD型人才象限里(在《多维思辨力》一文中有阐述),其中C型人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B、D型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我面试的同学大部分是A型人才,也并不是说A型人才就是差的,而是说在整体大环境下,以及目前国内云生态的发展上,A型人才或者路会越来越窄,面对萧条场景的竞争力相较而言可能处于劣势。笔者自知没有太命中ABCD型人才,自身也在努力实现自我认知,所以上面关于“毕业”的言论也仅仅代表笔者个人的意见, 博各位看官一笑。
上图是笔者的一些关于选人、组建团队的看法,2022年受鲁总影响,笔者也开始用知识星球记录“言论”,也“浪迹”云计算有些年头,对于云计算、职业道路本身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借着年度总结的机会,有几个观点拿出来分享。
云计算还算好生意吗?
星球截图:
(图中隐去了部分存在歧义的词汇以及明确厂商名)
这个问题是笔者业界另外一个朋友私聊问笔者的,基于这位朋友是售前的角色,所以笔者也基于角色定位本身做了些许话术转化。定义是否好生意的条件,一方面是可挖掘的空间,另外一方面是空间带来的ROI,从这个维度看,如截图所述,是个好生意,但是,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所有可云化的机会都是“灵动”的,也就是说很可能某些云化的机会就跳过了云化的阶段进入其他的阶段,比如按既定路线某些云化机会应该先 梳理线下业务交互 – 评估云上资源规模 – 资源切换规划 – 切换保持运营 – 对外交付服务,但是因为大环境人口基数以及相关行业模型迭代太快,导致很可能中间三步还没开始走,市场就已经出现了直接交付的服务(这里的服务很可能是非云化的线下服务也可能是不规范的SaaS服务),这里跳过的三步在这个机会里或许只是少了一些可挖掘的空间,但是对于生态来说,会被提前标注为“已实现”,从而造成了提前云化的假象,造成对生态本身的风险,比如稳定性问题、兼容性问题等的暴露,边出问题边解决问题的“shi山”行为其实本身就是阻碍云计算健康发展或使其成为一个合格好生意的最大原因,当然这一点也跟正处于云计算行业本身的从业者有关,或者说云计算某些不符合预期的地方或许跟在座的各位多少会有点关系。
其次,图中说的“终结”时间点,其实很难界定,因为从行业发展规律来说,一个行业特别是非传统行业都是慢慢摸索的阶段,随着大环境对于“质量”两个字的不断加深,慢慢虚的行业也会慢慢注入实的内容(ESG也会是重大的方向),慢慢从虚变实,无疑是对承接这些行业基础的云厂商一场大考,CloudTax是个很好的词,笔者做底层系统、运维出身,对CloudTax举例理解就如同我们如何让vCPU尽可能接近物理Core性能,在这里 CloudTax(VM) = Core – vCPu,这个CloudTax要无限接近于0,到了质量维度,这就是核心,也代表着客户所能接受的TCO,解决的方案其实很简单——规模化,只有一定的规模化才可以不断的校验这个值,所以云厂商通过SLA控制这个值不断的趋于零,在保证不低于SLA的情况都是可参考的性能数据,进而不断的精进,简而言之,当看到云厂商自己提升SLA(比如从4个9变成5个9),那就证明有一定的CloudTax护城河让其有信心做这个事情,这个时候,规模化不够的云厂商会认为这是“内卷”,其实就是一个淘汰的过程,“终结”时间点或者就好像疫情后才看得清楚什么样的城市具备合格的行政能力,留下来的都是好的,而且不会只有一家/一座。
从云计算来考虑,做得好能做得多吗?
星球截图:
(以下言论基于当前环境)笔者跟自己的团队已经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在2021年我们经常在考虑一个事情,如何把做得好的技术部分做好沉淀,争取实现“复制”,直到2022年,真的范围扩大后,反正发现Control + V到哪里都会有兼容性问题,甚至很多时候兼容性问题解决不了,尝试追原因后发现往往都是某个技术的手段与客户真实的业务是存在偏差的。比如我们同样是做某行业的业务保障,A客户在T0时间点就可以准备好相关运营数据与我们技术指标相对应,当我们把这些对应的方法论提炼后复制到B客户后就发现因为B客户是在T1时间才可以准备好,此时一切原定需要在T0完成的步骤戛然而止,这种例子在2022年我们的团队工作中屡见不鲜,也给笔者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经过2022年下半年的调整,逐步发现在特定行业里,做得好的事情是极难(这里用极难是防杠)复制,或者大部分的内容恰好就是因为做得好才难以复制,且剥离标准部分出来后发现,真就没有做得好的部分了。
所以从解决方案来说,云计算中做得好的,大部分是基于一定定制的,或者尝试影响心智的动作的,而这部分动作是附加着成本,这个成本要降低难度很大,在一定的阶段,或者这些定制可能是让云计算行业成为好生意的关键因素之一。
工作的本质是沟通吗?
星球截图: